枚乘的《七发》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枚乘 全球球精选
1、汉书·枚乘传》“枚乘,字叔,淮阴人也,为吴王濞郎中”。
(资料图片)
2、**《扬子·法言》二“吾子卷”(中华书局,1979年版):“或问:景差、唐勒、宋玉、枚乘之赋也,益乎?”音义:“枚乘,绳证切。
3、”注引《枚乘传》云:“枚乘,字叔,淮阴人也,为吴王濞郎中。
4、汉既平七国,景帝召拜乘为弘农都尉。
5、以病去官,复游梁。
6、梁客皆善属辞赋,乘尤高。
7、”汉志有“枚乘赋九篇”,《七发》是其代表作。
8、 “乘”,甲骨文作 佚八七五,金文作 公贸鼎,构字本意是一个人翘着脚板爬到树(木)顶上,是“攀高、登上”义,《广韵》食陵切,船母蒸韵平声,折合今音读chéng。
9、《诗·七月》“亟其乘屋”,就是登上屋顶。
10、人登上屋顶就是“乘屋”,想象腾身驾云就是“乘风”,骑上马背是“乘马”,登上车厢就是“乘车”。
11、古代战车一般是四匹马拉一车,称为“驷”,也称为“乘”,千乘之国就是拥有很多战车的大国。
12、“乘”的“登高”义是动词,“战车”义是名词,为了区分,后出的战车义改变声调读去声,《广韵》实证切,船母证韵去声,折合今音读shèng,声母也略有变化。
13、 “乘”读shèng指战车,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“搜乘、补卒,秣马、利兵,修陈、固列,蓐食、申祷,明日复战”。
14、也指车兵、战马。
15、又因四马一车为一乘,因而古时计物以四为乘,《仪礼·聘礼》“劳者礼辞,宾揖先入,劳者从之,乘皮设”郑玄注“物四曰乘”;《孟子·离娄下》“发乘矢而后反”赵岐注“乘,四也”。
16、又以双数、“二”数为“乘”,如《周礼·秋官·掌客》:“上公……乘禽日九十双”郑玄注“乘禽,乘行羣处之禽,谓雉鴈之属,于礼以双为数”。
17、 那么枚乘的“乘”该读平声chéng,还是去声shèng呢?枚乘,字叔,“叔”在兄弟排行“伯叔”中序数为二,也是“伯仲叔季”四数之一。
18、古人“名”与“字”往往有意义上的关联,从“叔”与“乘shèng”都有序数义来看,枚乘之“乘”当读去声shèng。
19、 从前人的注释来看,《法言》音义“枚乘,绳证切”,是说读去声shèng。
20、仇兆鳌《杜诗详注》卷十五《奉汉中王手札》注“枚乘”时也直接注明“去声”。
21、 从诗词韵律使用看,隋炀帝杨广诗句:“孟轲叙游圣,枚乘说愈疾”,“孟轲”对“枚乘”是“仄平”对“平仄”。
22、李瀚《蒙求》云:“枚乘蒲轮,郑均白衣”,“枚乘”对“郑均”是“平仄”对“仄平”。
23、徐夤句:“时通有诏征枚乘,世乱无人荐祢衡”,“乘”对“衡”也是“仄”对“平”,说明历代诗人用“枚乘”之“乘”多为仄声(去声)。
24、有网友专门搜索北宋至明代格律诗中所用“枚乘”的平仄,发现“从北宋开始人们多读作去声,而用作平声的现象反而是明代才出现的,且为少数”,说明历来多数人都是读“枚乘”之“乘”为去声shèng的。
相信通过枚乘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